铁笛吹花 开在春天里——读著名画家未君的中国画
未君艺术简历
未君,斋号铁笛吹花,湖南益阳人
工笔画大家林凡入室弟子
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班和
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
曾任教于广州大学
2008年后定居北京
现任
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、未君工作室导师
北京丹青盛世书画院院长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
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理事
湖南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
作品数十次参加中国文联、中国美协、中国工笔画学会举办的全国大展并获奖,数百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、发表、获奖或被外交部、中央军委、香港特区政府、多国驻华大使馆等单位或艺术机构和个人广为收藏,迄今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8次,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、天津杨柳青画社、山东美术出版社、江西美术出版社等出版个人专著画册近十种。
未君著《铁笛吹花---学院派名家作品精选---未君画集》
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5年5月第一版
宋代大词人姜白石说:“艺之至,未始不与精神通”。指出了艺术是与作者个性、情感、学养和审美追求密不可分,还可以从作品中体悟到艺术家对时代的感应,体悟到艺术家的文化精神和责任担当。春节将临,读到了当代著名青年画家未君先生的大型作品集《铁笛吹花》,敬佩之情油然而生,让我在这寒冷的冬季,感受到了一份来自艺术的温暖、感受到了一位青年学者对艺术的执着和坚韧、感受到了他敏锐的思辨能力和探索追求、感受到了他画面中透射的丰富的学养和才情,我想,这不正合于姜白石之言吗?
梨园有喜 69x47cm 2015年
读未君先生的中国画,感受到其中有着独特的深境,流露出诗性的特色。
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现象,这与我国特有的传统审美文化紧密的联系着。从未君的中国画中,可看到他对传统文脉继承的忧患意识,可看到他对传统文化怀有的深厚之情。未君在勤研丹青时,从未放弃对文学、史学、美学的研习。他在青少年时代,即发表诗歌,散文,小说,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青年。自从潜心于中国画的创作后,更将自己的文学修养,诗性灵感转化于画面中。可以说,对每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说,愈是被灵感所点燃,就愈能够从一切能给他的思想、生活和自然的源泉中汲取养分。他的文学诗性特质升华了他作品的格调,古贤们推崇的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艺术境界,充分地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。在未君的作品上,大都有题诗,或唐诗,或宋词,或自己的诗文题记,可让人透过题款,窥测到画家的内心追求、文脉情绪和蕴含的深意——故他的画又传承了中国文人画特征,是当代画家中屈指可数的实力型青年画家。未君作品的画面中的物象,不是摹拟、不是再现,而是诗性的溶化与升华,我们可从他的作品中去体悟到他的内心世界——他正在用他的笔墨语言呼唤当代失落的人文精神。
老树新枝 136x70cm 2014年
孔圣人说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”,以“游”贯穿于艺是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。在当下注重形式表现的展览时代和重复自己的商品代价,画作的浅俗往往是内在心灵素养的忽略。未君的中国画色彩优雅,构图严谨,画面雅俗共赏,生机盎然却又涌出一种莫名的忧虑感。如《老树新枝》和《多少春色留不住》中的新绿和枯枝形成鲜明对比;又如《梦蝶不知秋》《云水香容图》中那厚厚的浓雾,不仅让画中之鸟迷惘,更是让我们作为读者之迷惘。我们迷惘,是因为我们活在当下这个艺术“错乱丛生”的时期,我们许多艺术家能否透过浓雾看清自己,看清作品背后那些漂泊的艰辛?细细品读未君的每一幅作品都能让我激动并让我沉思良久,我认为通过未君的作品是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品格修养和学问修养的,也能让人产生对当下画坛现状与趋向所表示出关切与忧患,产生出真正作为一名画家所肩负的责任感。其实,忧患意识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感的表现。因为,只有忧患,才能把人从失落的人文精神、从定型的生存状态、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解救出来,以产生一种传承与突破的追求,以达到超越的欲望,只有这样,艺术境界才能更上一层。画家只有提升学识修养、人生境界才能得以提升,这是中国画传统的文脉,也是未君中国画的第三层意义!
雨林知音图 136x70cm 2013年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之路,可不论对谁来说,在于目标的明确与执固。未君先生以“铁笛吹花”为斋号,也是有深刻涵意的。据我所知,宋人胡寅有“更须横铁笛,吹与众仙聆”,可见其吹笛之水平;而元人杨维桢,既是文学家又是书画家,他是铁笛道人,他的乐府歌行力挽救了元末诗风的萎靡;我想,未君是以杨维桢学习的坚强意志和成就为自己的楷范吧。未君以自己的修养、自己的识见、自己的心灵,创造了有诗性、有新境、有深意的当代工笔重彩画,这正是其中国画的魅力所在!
铁笛吹花,当开在春天里,让我们继续去倾听那心灵的花开之声。(叶鹏飞于乙未除夕)
【本文作者简历】叶鹏飞,1956年,江苏常州人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。常州市文联副主席、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、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、常州市诗词学会副主席、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、常州市政协常委兼文史委员会副主任,国家一级美术师。长期从事书画研究、创作和鉴定工作,参与《中国书法全集》《中国美术全集》编撰。出版专著23种。